地质学的子专业主要包括: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2.地球化学;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 ...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包括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演化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研究地质过程中化学作用机制和条件、元素的共生组合及其赋存形式及元素的迁移和循环等等的学科。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研究各地质时代不同生物群区系的科学。同一地质时代的生物群有其共同性,但在海洋中,因陆桥或洋流的隔离;在陆地上,因海水的隔离或地理环境不同,生物群也有差异。如早古生代的海洋有北极区、大西洋区、太平洋区、印度太平洋区;晚古生代因古地中海的隔绝,在北方有安加拉大陆及亚洲东部华夏古陆,在南方有包括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及印度次大陆的冈达瓦纳大陆等。
构造地质学专业是研究固体地球及表层物质结构构造、形成演化过程及规律,并为维持充足的能源、固体矿产,减轻地震等地质灾害和评估工程地质环境提供构造地质学依据的学科。构造地质学是以固体地球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物质结构、构造演化为中心,以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在宏观至微观不同尺度上研究大陆地壳、岩石圈的组成,地质构造现象和地球系统的演变规律。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大约近300万年以来地球表层地质和环境发展演变历史,预测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有关的气候、海面等自然环境的发展趋势,促进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最优化利用和管理布局的科学。
本专业介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即地球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而岩石是由许多矿物组成的。当岩石由有用矿物组成时,就构成了矿石或矿床。本专业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及其演化的一门学科。
邓军
点击查看个人主页
矿床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荣誉会士
任职院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戴金星
点击查看个人主页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专家,中国天然气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提出“煤系是良好的工业性烃源岩”理论,开拓了我国煤成气开发研究工作。提出了煤成烃模式、各类天然气藏鉴别方法、天然气藏模式及大中型气田富集规律。
邱中建
点击查看个人主页
石油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邱中建提出改进油气勘探程序的专论,推动了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程序的科学化进程。是大庆油田的重要发现人之一,参加的“大庆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胜坨油田的发现者之一。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的科研成果“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集聚(区)带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负责海洋石油勘探工作,主持塔里木油田的勘探开发会战,奠定了“西气东输”的资源基础。
王铁冠
点击查看个人主页
是我国最早研究煤成油的专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立有机地球化学与煤岩学相结合的有效烃源岩研究方法,确证“成煤过程中也可能伴随有‘生油’过程”,煤中沥青是“由煤或高等植物成因液态烃类衍生物”,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地质文摘(Geo Ref)数据库收录;提出煤系烃源岩“分期生油”理念,最早论证渗出沥青体作为石油生成和初次运移的直接标志,为解决煤成油研究的重大争议问题提供了充分依据,推动了煤成油理论的发展;最先从生烃机理、资源分布规律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低熟油理论问题,创造性地建立五种原始母质早期生烃机理和模式,弥补了国际上“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理论的缺陷,发展了陆相生油和石油地质理论,开拓了油气勘探领域,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与分布》专著;他是国内率先向研究生开设“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主讲“油藏地球化学”。
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科学。地质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上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现象—从显微构造到岩石圈结构。地质力学在找矿勘探、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以及地震地质等生产实践方面的应用也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貌学主要论述各种地貌形态、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第四纪地质学主要阐明第四纪堆积物的岩性,成因,时代划分,及第四纪古气候古生物、新构造运动等有关理论。两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学科,常以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多种理论与应用实际价值。
《沉积岩石学》是石油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必修课,属主干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和岩层之间的关系;总结沉积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搬运、沉积及沉积后变化的理论,特别是研究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特点,搞清沉积物(岩)的成因和油气生成及储集的关系,并兼顾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岩和成矿机理。
本课程介绍地球化学的学科地位、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自然体系中元素和同位素的分布规律及其研究意义;自然体系中元素的结合规律和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意义;自然体系中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地球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方法原理在研究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应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原理及其在岩石圈体系中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掌握结晶学与矿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晶学部分主要包括晶体的基本性质及其所导出的若干规律;晶体生长和晶面发育的理论;晶体对称规律的认识和晶体的对称分类以及晶体化学的基本理论;要求能用
所学理论解释有关矿物学现象。矿物学部分主要包括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矿物的主要结构类型;各大类和各类矿物的晶体化学与形态物性通性;掌握50余种矿物的鉴定特征并掌握鉴定未知矿物的技能。初步掌握矿物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矿物的成因及其标型组合;初步认识矿物的主要用途。
构造地质学的课程特点是知识点较多;涉及的学科较多(矿物学、沉积学,岩石学,平面和立体几何,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变学等);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变化大,时间跨度长;许多构造现象无法在实验室中重现,对其成因和作用过程的解释往往根据经验分析和推断,容易引起疑问 ;构造分析要求有良好的时空想象能力,善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研究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基本建设过程中,寻找水源,选定建设场地,解决设计施工中的地质问题。本课程系统介绍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相应地质问题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同时对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方法进行阐述。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一般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体系和基本理论;初步了解地球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程以及不同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正确理解地球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运用地球科学手段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球物理学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物理学,是地球科学的重点分支。它利用物理学的力学、电学、磁学、热学等方面的原理与方法,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球内部各部分的物理条件、物理性质、物理状态,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达到认识地球,借以实现地质勘查和找矿目标,减少地质灾害。可以预见,21世纪地球科学技术的进步,必须在极大程度上依赖地球物理学的发展。
《地质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它着重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历史,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有关地壳的物质组成、构造变动和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ISSN: 1000-9515
ISSN: 1000-0550
ISSN: 0253-9985
ISSN: 1342-937X
ISSN: 0091-7613
软件和编程
ArcGIS
资质证书
注册岩土工程师
技能与实验
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