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学科:
48个满足条件"环境工程"的课程
1/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结合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进行大气污染控制的有关计算。
物理性污染控制
本课程重点论述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振动及电磁辐射、光、热等物理性要素的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及治理、防范技术措施;介绍人们对物理性污染利用的最新科研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系统的认识,达到全面了解和掌握环境物理性污染的产生、控制和治理技术,为从事环境工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环境工程设计基础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环境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程序,包括工程项目运行程序、工程项目厂址选择的原则、工艺流程选择与设计、反应器设计计算、管道布置设计、环保设备的选择与应用、工程设计技术经济分析等。以环境工程项目设计与建设程序为主线,结合案例模拟训练,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土壤污染与修复
主要介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水污染及其他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同时简介了土壤环境污染的诊断及风险评价方法
水处理工程
本课程以水质净化为目标,以处理方法为主线,主要讲授水和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单元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工艺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主要构成物的构成和运行特点、典型的水与废水处理工艺以及相关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混凝、沉淀与澄清、气浮、过滤、消毒、氧化还原、膜分离和软化除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水和废水物化处理理论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内容包括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理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发展、制度建设、政府法规和执行程序等,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等各种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技术方法及案例分析。
环境微生物学
教学要求(一) 理论知识方面:在掌握基础微生物学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微生物对各种污染物的降解转化作用,微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检测等基础理论。为进一步学习水、固体废弃物等环境工程课程打下理论基础。(二)实验技能方面:学习微生物实验技术,如显微镜的使用、细菌染色观察、培养基配制以及灭菌、菌种的驯化等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为从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研究管理打下良好实验基础。
水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是环境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天然水中各种元素、化合物(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形成、分布和循环过程,以及与其它环境介质的联系,鲜明地体现出地学和化学交叉的特色。地球水环境主要包括陆地水体和海洋水体,两者既存在密切联系,也存在显著差别。自全球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大多数自然过程,各类污染物大量排放,水体是自然界中极其重要的接纳受体,对于污染物在不同空间尺度和时间范围内的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密切相关的生物、生态效应(如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和水生态毒理学变化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环境科学
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和相关学科的情况;从自然和社会人文两个角度介绍地球环境系统的主要特征;;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介绍各类环境介质(气、水、土壤)的环境污染;生态问题;全球环境问题;介绍环境灾害及其风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比较初步和全面的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特征,为未来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和实践活动提供帮助,也可为进一步学习环境科学领域的其他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环境工程学
本课程系统讲解当前环境工程学科领域中的基本理论、污染防治技术与控制工程,以及发展趋势。通过 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污染控制工程防治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工程实验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处理单元或工艺进行模拟实验,要求学生在理解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水处理单元或工艺模拟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重点掌握人工湿地、生物快滤池、异位淋洗修复技术原理及其装置操作方法,开展污水人工湿地和生物快滤池处理过程实验;了解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原理及其装置操作方法,开展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过程实验;掌握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原理及其装置操作方法,开展饮用水预处理保障技术实验。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基础
分析固体废物来源、特性、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介绍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体系以及填埋、堆肥、焚烧和主要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基本原理,简要介绍主要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案例。
工程水文
该课程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认识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水文测验技术和工程水文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具有不同资料条件下进行水文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环境监测实验
本课程针对环境介质和环境污染问题中主要污染物的监测需求,提供环境监测各个环节的采样、分析技术训练。本课程与环境监测理论课的讲述相配合,提供大气、室内空气、水体、土壤、沉积物中污染物监测的分析技术训练,涵盖实验设计、采样、样品处理、仪器操作、数据整理和分析、实验质量保障的全过程。充分依靠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和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城市大气定位观测站的监测和分析能力支持,提供先进的监测和分析仪器,如大气自动监测仪、离子色谱、气质联用、北大自主研发仪器等的独立操作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熟悉和掌握环境监测领域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大气、水、沉积物、土等样品采集的方法和前处理方法,重金属、有机物、离子等重要化学组成仪器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水泵与水泵站
该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在介绍给排水工程中常用水泵的基本理论、基本构造和基本计算方法。根据管路特性,泵站运行泵的串联、泵的并联、泵的定速、泵的调速运行工况的调节。能够根据实际工艺条件正确地进行水泵机组选型和给排水等泵站的工艺设计,并能对与之相配套的土建、机电专业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环境监测
本课程针对环境介质和环境污染问题中主要污染物的监测,讲授环境监测各个环节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技术方法、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以及环境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绪论、水体污染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噪声和放射性污染监测、应急监测、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本课程突出环境监测的特点(采样、布点、测试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等),注重基础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并重,密切结合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对监测的需求,兼顾常规监测方法和现代监测技术中新仪器、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运用。通过课程学习希望学生对环境监测中涉及的环境科学基本理论有所了解,理解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和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方法,具备开展常规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并能探讨性地开展环境监测科研工作。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与地理科学相关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的途径,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教学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必备的专业知识。
水文学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存在、数量、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运动的科学理论,以及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学生通过水文课程的学习及对水文规律的研究,从而撑握自然界中水量和水质变化及发展的趋势和动态,最终为开发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等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物理化学实验
物理化学实验是跨越物理学和化学两个一级学科的实验项目,由多个单项实验来组成。借助于物理学中的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来测量体系中物质所表现的电学、光学、磁学和声学等物理性质,测量纯物质的蒸发焓变、双组份气液相图、有机物的燃烧热、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原电池的电动势、化学反应速率、溶液的界面张力、高聚物的粘均分子量、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分子的偶极矩。
化工原理
本课程主要介绍化工过程的基础理论和规律,以及化工设备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流体动力过程、传热过程、吸收、精馏和反应动力学。